水性漆“性能指標”
水性漆的表觀性能:表觀性能是指一般能比較直觀的感覺到的,諸如其流平性、抗流特性、干燥性、砂磨性、顏色的準確度等性能。
水性漆的內在性能:內在性能的評價,是決定水性漆質量優劣的重要指標。
1.粘度指標:通過黏度測定可觀察漆料的聚合程度及助劑的使用情況中國建材網cnprofit.com。粘度隨溫度變化而會有較大的變化幅度,因此有時冬、夏雨季粘度差異較大。
檢測方法:在產品做完20分鐘后取樣,調節漆樣溫度(冬季15℃,夏季25℃)后,用巖田2#杯測試,隔天用同樣方法再測試一次。
2.固含量:此指標是指涂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檢測方法:T=160℃(檢測2小時),漆樣重量3-5克,注意均勻鋪開漆樣。
3.硬度:硬度分為6H、5H、4H、3H、2H、H、F、HB、2B、3B、4B、5B、6B、等14個等級,普通漆膜硬度一般介乎于B-3H之間,漆膜硬度高低僅僅是表征漆膜性能的一項簡單指標。
檢測方法:按GB/T6739規定進行,鉛筆為中華牌101繪圖鉛筆測試。
水性漆單組份產品的硬度約HB,雙組份產品的硬度約1H。
4.附著力:附著力是水性漆與基材密著程度的重要表征,也是家具長期使用過程中水性漆是否會掉落的表征指標。
5.光澤度:
檢測方法:黑玻璃板刮膜厚250微米,45℃烘烤2小時,先校準測光儀,再測試產品。產品首次生產時需以噴板效果為準。
6.抗粘連性:
將六塊板堆積(板材為150mmx70mm),從上到下放置,順序為:一塊面朝上、兩塊面朝下、一塊面朝上、兩塊面朝下。保證兩塊面對面接觸、兩塊背對背接觸,在樣板上施加直徑約70mm、質量為500g的砝碼。
干燥條件:常溫25℃—30℃表干20分鐘,然后70℃干燥4小時;最后常溫25℃—30℃冷卻60分鐘,置于50℃烘箱中4小時,除去壓力后使樣板分離,檢查分離時的難易程度以及涂膜表面的破壞程度(可見痕跡),結果的判斷以“粘連等級”和“表面破壞等級”兩種形式表示,每一種形式又根據不同程度分為六個等級,具體如下。
粘連等級分 表面破壞等級
A=自由下落分離 0=沒有損壞
B=輕微輕打分離 1=<1%的損壞
C=施加輕微拉力后分離 2=1%—5%的損壞
D=施加中等拉力后分離 3=6%—20%的損壞
E=施加極大拉力后分離 4=21%—50%的損壞
7.細度:細度是檢查水性漆中顏料顆粒大小或分散均勻程度的標準,以微米(μm)表示。細度越小,其涂膜越平滑,反之則粗糙。
檢測方法:分散時間足夠時,取適量產品用刮板細度計刮涂,在十秒之內讀出細度數據。
8.耐沖擊性:也是表征漆膜柔韌性的一項重要指標。該指標對金屬漆意義特別明顯,抗沖性越好,則漆膜越不容易在撞擊條件下出現發白、離層現象。
9.耐寒性:指漆膜在低溫條件下的抗寒能力。此項性能是決定家具是否能在中國大陸北方等冬季寒冷地區使用的一項先決條件。
10.耐熱性:此項性能的通過是保證漆膜在一般使用條件下對熱水、茶壺等日常用品的受熱要求。
9.耐溫變性:此項指標是對漆膜要求的較高境界。只有能經受住冷熱循環試驗的漆膜,才能獲得在任何氣候下放心使用的基本條件。
圖:
10.耐黃變性:是對漆膜在使用過程中保色性能的表征指標,一般使用UV燈照或日曬前后的色差值,來定量表征變色的程度。色差值越小,保色性越佳,設計合理的漆膜在測試條件下應有較小的色差變化。
水性漆“涂裝指南”
水性漆使用中的問題及解決:
1、水性漆剝落:可能是表面過于光滑的緣故,若原涂料是有光漆或者是粉質的(加未經處理的色漿涂料),新上的水性漆在表面就粘不牢?;蚩赡苁悄玖细嗷蛴袖P斑,也有因水性漆質量不好而剝落的。小面積的水性漆剝落,可用細紗紙打磨,刷上底漆,再重新上漆。大面積的脫落必須把漆全部打磨,重新噴涂。
2、漆膜起皺:厚涂的水性漆漆膜在高溫下,漆膜表層迅速干燥成膜而內層卻干燥緩慢,在干燥過程中漆的流動產生張力差,導致最終成膜表面不平,即起皺。
施工時采取薄涂多次,保證涂層均勻干燥成膜,達到漆膜平整效果。
3、漆膜附著力差:部分水性木器漆施工后,會發現涂層層間粘結不牢,產生附著不良現象,出現層與層之間相互剝離。其直接原因為水性漆施工時,層間沒有打磨或打磨不良所致。因此打磨工序需慎重,嚴禁砂穿砂漏。
4、氣泡、針眼:涂膜中水分未完全揮發,表層已干燥,致使表面被水分沖頂,若頂破則為針眼,若沒頂破為氣泡。
a.木材過于潮濕,施工環境溫度偏高,涂漆后木材中的水分迅速蒸發沖擊漆膜,漆膜越厚,氣泡越嚴重。
b. 一次性厚涂;層間間隔時間不夠。
c.上道工序未干透就開始做下道工序,被封在內層的水分向外蒸發就會形成氣泡。
d.沒有使用配套的水性漆產品。
防治、解決方法:
①選用木材含水率最高不要超過15%,必要時采用低溫烘干處理,或讓木材自然晾干再涂,涂底漆前最好先上一層封固底漆,進行底材封閉處理。
② 一次不能厚涂;每次噴涂間隔時間不要太短。
③未用完的水性漆應密封好,并放在陰涼,干燥通風處。
④ 涂底漆時應讓其徹底干透后上漆。
⑤未用完的水性漆應密封好,并放在陰涼,干燥通風處。
5、出現裂紋: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施工時溫度低于5℃、施工漆膜太厚、板材品質不好,出現收縮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漆膜涂層太厚,導致表層干燥成膜速度過快,而內層干燥慢,造成了底層開裂等現象。
解決辦法:
①確保施工溫度要在5℃以上;
②注意薄涂,保證漆膜厚度適中;
③選擇品質好的板材,確保穩定性。
6、流掛現象:
a. 白坯表面不平,幾何形狀復雜;
b. 噴槍與工件的距離太近;
c. 一次噴涂量太多,涂層厚,噴涂間隔短。
d. 粘度太稀揮發速度太慢。
e. 施工環境溫度太低;
防治及處理方法:
① 白坯表處理平整,幾何形狀復雜的工件要分多次噴涂;
② 噴槍與工件要保持20-30CM距離;
③ 降低空氣壓力、控制油量、數量;
④ 減少稀釋劑的數量,施工粘度應在90-120秒左右(2#杯);
⑤噴涂層次應在第一層漆膜基本表干后再噴第二次;
7、漆膜發白:漆膜發白主要是因為施工環境濕度太大,施工過程中涂膜太厚造成,在下雨天或者濕度大的天氣中,同意產生漆層發白。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表干時間和實干時間。
8、桔皮、皺紋:涂膜未充分流平即已干燥。
a. 漆太稠;
b.壓力太大、噴咀與工件的距離太近或太遠;
c.稀釋劑種類不當;
d.環境溫度太高;
防治、解決方法:
① 調至施工粘度(2#杯)90-120秒左右;
② 減少空氣壓力、噴咀與工件的距離要保持在20-30CM左右,漆膜不要噴的太??;
③ 稀釋劑的種類要配套使用,選用適當慢干的溶劑;
④ 調整噴房溫度,控制排風流量。
9、咬底、失光發白:
a. 上下層涂料不配套,層間時間太短就涂噴;
b.溫度太低噴房內濕度過高,通風環境太差造成漆膜發白失去光澤;
防治、解決方法:
① 上下層涂料配套使用,層間施工時間延長至干透再噴涂第二次。
② 施工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在40%——60%左右;
③ 調整好水性漆配比及施工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