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只要產品長得好,三觀跟著五官跑”。
建陶產品,作為一種空間裝飾材料,最主要的賣點,或者說核心競爭力,是其顏值,是其空間美學中國建材網cnprofit.com。如果將這種顏值細分開來,將包括規格、色彩、圖案、紋理、質感、亮度……等若干指標。也有人將其歸結為色感、質感、觸感、嗅感等。
為了做出一片驚世駭俗的超顏值產品,陶瓷廠的工藝、技術、設計、銷售人員,可以說是窮其智慧與心血,一遍遍地試版,反反復復地調整,希望靠最動人的顏值去征服消費者,獲得豐厚的市場回報。
毫無疑問,近年來瓷磚產品的顏值在快速提升,許多產品完全可媲美國際先進水平,帶給消費者無與倫比的超值體驗。但是,我們也非常遺憾地看到,市場上更多的產品,包括許多企業所謂的新產品,還處于大路貨的階段,基本上是靠仿版市場上熱銷的爆款而來,粗糙、雷同、單調而又呆板。
這樣的產品,你說差吧,它基本的功能、指標還過得去,符合各類質量標準,而且模仿的是市場上最暢銷的品類和花色;你說好吧,卻總覺得差了那么一點點,既沒有靈魂,也沒有氣質,很難讓人只看一眼就怦然心動,帶著一股濃濃的“鄉土風”和“山寨味”。
當然也不排除這樣的情況,由意大利大牌設計師主筆、企業傾力打造的最新產品,常常曲高和寡,無人問津。不是產品不好,而是走得太快,無人欣賞。而那些爛大街的花色、圖案、品類卻長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就說明了一個事實,一款產品顏值的高低和受歡迎程度,許多時候不是由廠家和經銷商說了算,采購商和消費者才具有最后的話語權。
一款產品到底美不美,可以說是千人千面,見仁見智。你傾盡全力主推的新產品,可能在別人眼里早已土得掉渣。就比如一個小鎮青年,他在鎮上買了房,第一次選購瓷磚,大都會選擇光鮮、亮麗的拋釉磚,而那些城市精英,或者二次買磚的消費者,則大多傾向于簡約、淡雅的現代磚。
如果小鎮青年見識過了大都市的繁花與喧囂,體驗過了不同品類的瓷磚在各種空間的應用場景,對材料、空間、美學有了一定的認知與了解,那么,他一定會對其在小鎮時的評判與選擇棄之如敝屣。因為他的美學修養與認識已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人們總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花色和款式。而這種選擇的眼光與理由,則由其成長環境、學歷水平、情趣愛好、人生閱歷、審美眼光等眾多因素構成,是一種主觀情緒的表達。
因為沒有對美的評判標準,因為僅僅是一種主觀的判斷,因此,面對琳瑯滿目的建陶產品,人們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再美的巖板也有人挑剔,再丑的瓷磚也有人買單。
對美的評審與選擇,雖然沒有對錯之分,卻明顯有高低之別。
一個普遍的現象是,一方面,我們做著陶瓷美學的事業,一方面,自身的審美水平又不是很高。由此導致過時的、陳舊的、落伍的款式與花色充斥在大大小小的家居賣場,且被企業的研發人員、設計人員、銷售人員當做寶貝,貼上“新產品”的標簽。而那些審美水平同樣不高的消費者,對這類眼熟的產品偏又趨之若鶩,偏愛有加。反倒是那些跟國際時尚接軌、引領國際潮流、逼格太高的新產品被打入冷宮,直到兩三年后才重新被人發現其顏值——“原來這款產品這么美”!
一片瓷磚美不美,不僅僅是產品本身,還有后期的設計、搭配、應用等。有時候,單片讓你愛不釋手,最后鋪貼完工卻又丑到超出你想象。材料的選擇、設計、應用、搭配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工程,每一個環節都有對專業水準的要求。一個有主見的大牌設計師與一個只會畫圖、會軟件、套用別人設計稿的設計師,最后呈現的效果絕對是天壤之別。
人們對美學的認知、進階與修養,是一條向上而又漫長的精進之路。不但要眼光、閱歷和見解,還要靠自己的悟性與靈性。你只有見識過了更美的,才會發現當下的不美。在比較中發現不足,在對標中縮小差距。
對瓷磚、空間的美學修養與認知,正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